從教三十載,帶過十三屆畢業班,小說獲阿來稱贊??拼蟾街胁苡?,又A又颯!
2020-11-18 來源: 成都名??蛻舳?成都名校網大學畢業的時候,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現代漢語》主編
1991年從徐州師范學院(今江蘇師范大學)畢業,至今在中學執教近三十年的他,時時銘記恩師們的教導,投入山的懷抱,把自己當作泥土,就像他在詩集《純情經典》所寫的川北農民一樣,在平淡的日子里,默默無聞,誠摯執著,耕耘在教育這塊廣闊神圣而又荊棘載途的土地上,以真心引領學生,用熱情擁抱教育,懷虛襟鉆研業務,成就著學生不斷燦爛的人生,也豐富著自己漸漸逝去的歲月。
- 教師整體情況介紹 -
曹勇,徐州師范學院(今江蘇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近三十年,帶過十三屆高三畢業班,擔任班主任工作十三年,曾擔任過語文教研組長和語文備課組長。先后獲得過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骨干教師”、“四川省骨干教師”和“高考取得顯著成績的語文科教師”等榮譽稱號。
所帶班級高2004級4班曾獲“成都市先進班集體”稱號,個人也曾多次獲得“優秀班主任”稱號。在校級、區級和市級賽課中多次獲得一等獎,先后有二十多篇論文發表、獲獎或刊載于專業著作。指導學生在省級、國家級作文比賽中,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其中所教高1996屆學生王刊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其廣受好評的長篇小說《擇校記》,被阿來稱贊為“填補基礎教育長篇小說空白”。
- 教育理念 -
勤乃天道之酬,補拙之方
在所有的現代教育理念之中,曹勇老師最執念于“勤乃天道之酬,補拙之方”這句樸素而深刻的至理名言。他認為雖一個“勤”字,卻是以人為本,尊重主體價值,注重個性發展,培養創造思維,堅持開放教學,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人的一生在于勤,勤乃立身之本。
勤之可貴,乃客觀規律,是為人良方;
勤之可貴,讓你實現夢想,體現價值,活出尊嚴;
勤之可貴,使你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充滿智慧;
勤之可貴,不僅是一種處世大智慧,更是一種難得的擔當。
做人,就要做一個敢于向自己的懶惰開戰的勤奮之人,方能無愧天地。
自古圣賢皆如此,成由勤勉敗奢懶?!爸灰Ψ蛏?,鐵杵磨成針”李白乃成一代“詩仙”;“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陸游遂為“亙古一男兒”;“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方能“文起八代之衰”;“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曹雪芹厥有“紅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之初,知為零,思為空,不受教育終無功。何乃教育功夫,勤苦是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難勝天之大任,難得天之酬報。
現在這個時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很多人消費至上,享樂為王,崇尚自我,活在當下,一怕吃苦,二怕受累,沉不住氣,靜不下心,耐不住寂寞。豈不知“肯吃苦吃苦半輩子,怕吃苦吃苦一輩子”,你以為歲月安好,那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我們這個社會,不缺乏自以為是的小聰明,而缺乏的是勤勉苦鉆的奮斗者。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古今中外,偉人名言,歷歷在耳,振聾發聵。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勤苦,勤能治愚,苦能成才,人間奇跡,勤苦創造。想要改變人生,請從勤奮開始。
- 從教感悟 -
01
咬文嚼字 以求甚解
中國文字意味無窮,中國語言博大精深,中國文學絢麗多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說一字一詞一世界,一言一語一天地。偉大領袖毛澤東曾說:“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由于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決定了中學語文是一門主觀性非常強的學科,所以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
/哈姆雷特插畫/
正因如此,中學語文很容易讓一些人誤解或曲解為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說還有理,說了卻無理。但這些人可能不知道,不管一千個還是一萬個,畢竟都還要是“哈姆萊特”。
有鑒于此,曹勇老師認為,作為中學語文教師,面對教材內容,一定要咬文嚼字,以求甚解。你只有殫精竭慮,苦心孤詣,才可能品讀出那“一個”后面的“一千個”,才可能判斷出那“一千個”的孰優孰劣,才可能咂摸出這個過程的無窮樂趣和無限精彩。正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孜孜汲汲“一桶水”,豈乃一朝一夕功。只有長年累月自主地深入,才可能游刃有余自如地淺出。
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經常有一些人認為語文好像學不學都一樣,比如高一的學生完全可以做高考語文題,甚至可能得高分,數理化就完全就不可能。這就是語文學科的特點,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更不能成為不學語文的借口。試想同樣的分數,就能代表同樣的文字功底,同樣的文學素養,同樣的文化底蘊,同樣的審美情操……咬定青山不放松,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學語文教學應該不唯分數論高低,中學語文教師應該
02
積跬累步,以致千里
關于積累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太多精辟的定論。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 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 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 上課就越輕松”,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說:“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現代偉大數學家華羅庚說:“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
歐陽修靠著“馬上、枕上、廁上”的日積月累,成為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李時珍借著行遍大江南北,閱讀大量古醫籍積累起來的醫藥資料,花費近30年的時間寫出對世界醫學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本草綱目》;馬克思憑著1500多種書籍的閱讀數和100多本讀書筆記的存儲量,寫成了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全部發展過程的《資本論》。
各種學識的提升,各種能力的培養,無不是從積累開始。大凡那些酷愛學習的人,無不有著豐厚的積累功。哲學上說,沒有量變的積累,就沒有質變上的飛躍。成功離不開積累,積累可以開闊視野,富足精神,積累可以增強文化品位,提高人文素養。
雖說成功需要積累,但積累也需要智慧,且更需要毅力。作為中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養成善于日積月累的良好習慣,從教案課件到教輔資料,從紙質文本到電子文檔,從文字表格到圖片視頻,從課堂教學到課外遷移,從一己之得到眾家之長……分門別類,歸檔留存,銖積寸累,日久年深,你一定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和喜出望外的收獲。有人說“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其實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他的積累史”。
03
探究創新 以為師表
教育的實質就是創新,新課改越來越強調創新教育,注重讓學習者擁有創新能力。脫離了創新的教育,都是無效的教育。其實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至圣孔子,在《論語·為政》里就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睖亓暸f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方可為人師表。高屋建瓴、切中肯綮地闡明了傳承與創新的辯證關系:溫故只是前提,只是手段;知新才是歸宿,才是目的。不能知新,不能為師。當然知新不是空中樓閣,不是無源之水,不是無本之木,要知新首先得溫故。前面講的咬文嚼字、積跬累步,對語言文字的深入領會,對教學理念的的全面把握,對教材教參的精準解讀,就是必做的“溫故”功課。
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首先就應該具有創新精神,教學設計要彰顯創新思維,教學過程要展現創新能力,教學反思要生成創新成果。
當今時代,信息的獲取變得非常容易便捷,但要處理運用好信息,創造出新的價值,卻也并非易事。高明的廚師,絕不是高明在食材的獲取上,而是高明在廚藝的精湛上。
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言:“教師要學會學習,不斷追求新知識;要加強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要創新教學方案,從整體思路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要創新問題情境,從問題情境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要創新師生關系,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要創新評價方法,從科學評價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p>
04
重研強培 以長補短
如果說咬文嚼字、積跬累步是修“內功”,那么重視集體教研,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就是修“外功”?!抖Y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nbsp;教學教學,就是在教中學,在學中教。語文教學難免時時會有歧多路惑、無所適從之感,但如果閉門造車,故步自封,同行相輕,師心自用,那最終只會綆短汲深,難達涯涘。
教學是一門非常講究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多彩藝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學又是一個極其注重兼容并蓄、與時俱進的開放系統,它每天都在變化發展。重視教研,積極參培,廣泛聽課,踴躍參賽,可以取長補短,發現教學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總結教學經驗,減輕教學負擔,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05
開展活動 以促學趣
有人說:“生活的邊際就是語文的邊際”,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語文的
新課標規定:“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具有前瞻性的開放教育理念,其科學性和人文性對當今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仍然具有重大意義。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實踐。
以活動促興趣 , 使語文課堂變得有趣。語文活動的外延非常廣闊,有課內活動,有課外活動,形式不一而足。演講比賽、辯論大賽、詩詞朗誦、戲劇表演、作文競賽、書法比賽、電影欣賞、知識競賽、踏青記游、專家講座、創建文學社團、開展選修課……
當然語文活動的開展,不能為了片面追求活潑有趣、輕松愉快,而忽略教學實效,不重視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因此,語文活動課的開展,無論是課內活動還是課外活動,都必須從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出切實可行、易于操作的教學方案,特別要考慮活動作用和活動價值的落實,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的統一,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踴躍參與,更要取法課內,得益課外。
-教師興趣愛好 -
01
體育運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早已見諸哲人睿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曾言:“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p>
中國早起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的惲代英亦云:“不言體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識,言者暗矣,聽者心厭矣,究于事實何裨之有?”熱愛生命的人,無不是熱愛運動的人。旅游、騎游、運動會、城市野望、籃球比賽……現代教育,更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論從職業角度,還是從表率角度,教師都應該是熱愛體育運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注重體育運動,從個人角度可以強壯體格,健康生活,增長智識,提升修養,文明精神;從家庭角度可以促進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尤其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增進家庭成員間感情和家庭的和諧、幸福和穩定;從國家角度可以強盛國力,提高國家形象,提升國際聲譽,和諧社會風氣,有效調節社會感情,化解社會矛盾,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
02
文學創作
作為語文教師,除了教書、讀書,如果能不斷地“下水”作文,那么不僅能為自己尋找到一處精神家園,而且也將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更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老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經常動動筆,或是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惫湃艘卜Q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自己“記錄”自己,才是真實的個體生命的歷史。
工作近30年以來,曹勇老師在《中國校園文學》、《做人與處世》、《中學生讀寫》、《中國煤炭報》、《廣元時報》、《青年知識報》、《中學生學習報》等各類報刊上,公開發表散文、詩歌和小說20多篇;被各類文集收集和在各種層次獲獎的文章有20多篇;在網易博客、騰訊微博、新浪博客和微信公眾號上發表的博文也有100多篇。
10多年來,曹勇老師僅僅在以前的騰訊微博上就發了400多篇(則、首)。
勤于筆耕,敏于思悟,利于教學,這些文章是他教書生涯的真誠記錄和忠實見證。
03
詩歌朗誦
曹勇老師經常教導學生:“要用自己的聲音感動自己”,聲音是上蒼賜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之一,聲音能傳達出人類各種豐富的情感。
詩不僅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詩更可以誦。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誦,能將詩歌的豐富情感和雋永內容,充分表達出來,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僅可以引起聽眾的共鳴,而且對朗誦者自己語感能力的培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葉圣陶所言:“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這么說,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么真正的語感。
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對語感能力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在平時的課堂上,還是在教師節的慶典上,也無論是在學生畢業典禮上,還是在喜迎新春的舞臺上,我們總能聽到曹老師熱情洋溢、富有韻律、鏗鏘有力的詩歌朗誦。
04
唱歌聽歌
讀大學期間,曹勇老師就曾經參加過“校園十大歌手大賽”,一曲張明敏的《一剪梅》,至今記憶猶新。參加工作后,在學校工會和年級組織的活動中,也多次一展歌喉。尤其喜歡劉歡、蔣大為和費翔等演唱的一些經典老歌,這些歌曲不僅歌詞優美、朗朗上口,而且旋律動聽、感情濃烈,百聽不厭,歷久彌新。除喜歡唱歌之外,他更喜歡聆聽一些古典輕音樂。他認為無論你人在何地,身處何時,只要你被這些經典樂曲所包圍,那飄拂的旋律,定會撫摸你每一寸的肌膚,浸入心田,使你神清氣爽,你就會消散所有的疲乏困窘,放下所有的是是非非。
柴可夫斯基:“音樂是一個忠實的朋友、護神和慰安者”。好的音樂是一條清澈的河流,她會凈化我們的靈魂;好的音樂是一縷明媚的陽光,她會照亮我們的前程;好的音樂是一股和暢的惠風,她會溫暖我們的人生。
- 學生說 -
①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現就職于成都市體育局,高2000屆學生江川,曾在其發表于四川省一級期刊《中學生讀寫》(1998年第四期)上的《老師素描》一文中,這樣寫道:
“第一次見到他,就給人一種極嚴肅認真的印象。他個子不算太高,身子也不十分結實,但干事總是精神抖擻,挎著大步子,剛毅有力,充滿信心,仿佛隨時在告訴人:我一定能成功。就連我們也深受感染,渾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勁。他總愛穿一件淺色花紋的短袖衫、一條黑白相間的短褲和一雙很舊但擦得锃亮的涼皮鞋,即大方又得體。偏分的黑發下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過茶色的鏡片射出一道威嚴的目光。別看他平時不茍言笑,但講起課來卻全神貫注,極為認真。時而妙語連珠,時而幽默風趣,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捶胸頓足。從沒有呆板凝固之感,讓人精神亢奮??傊?,他就是這樣一位嚴肅、隨和、聚精會神的人……”
②畢業于瀘州警察學院,現就職于廣元市公安局,高1994屆學生母雪龍,曾在其發表于《廣旺礦工報》(1997年53期)上的《懷念老師》一文中,這樣寫道:
“接手教我們語文的老師姓曹,剛畢業一年,很有激情和才華,他的思維很敏捷活躍,他的情緒感染著我們每一個聽課的同學,我們學語文的興趣更濃。因為喜歡寫作的緣故,我跟他
③畢業于西南交通技術學院,現就職于成都地鐵有限公司,高2015屆學生劉有欣在華西中學微信公眾上,這樣寫道:
“不是我作為你的語文課代表才這樣說的,是確實是,你是我見過脾氣最好的老師,哈哈,你走路、做事,總是風風火火,非???,提前祝你教師節快樂……”
- 家長說 -
①現為中國作協會員,《擇校記》作者,高1996屆學生王刊的父親,曾在1994年春節期間給曹勇老師的書信中,這樣寫道:
曹老師,您好:
首先感謝您對我(孩)子半年以來的辛勤培育。愉快的春節您一定過得及(極)愉快!自去年開學不久的一次見面后,以后就無機會了。那次我講王刊在初中的情況,毫無保留地向老師作了介紹,同時寄托了很大希望,這期以來,他確實有了一定進步,這作為我們當家長的,很感興(欣)慰。
王刊的將來——升學問題,不得而知。家中而今只有他一人讀書,我們對他寄予很大希望,希望他將來有所建樹,給他講的這個道理已是三番五次了,看來他從內心決心去搏一搏??伤趯嶋H(行動)上,這期上課卻不專心聽講,我想這勢必會影響他將來的前途,望老師來期給予嚴格,我想在老師的配合下,來期一定會轉變的……”
②現就讀于川大中文系,高2018屆學生鄭世恒的媽媽,曾在華西中學微信公眾號和曹勇老師的個人微信上,這樣說道:
“高中教學難度大,高中老師們,謝謝你們的努力。我的孩子說起語文老師——曹勇老師,上課很有激情,他很喜歡這位老師,雖然說這話很長時間了,我可一直記在心里。謝謝老師,再接再厲,(你們努力)找到孩子們學習上的突破口,——孩子們那些題型項目有上升空間,讓語文難提分的瓶頸問題得到改觀。我相信老師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謝謝曹老師!”“……因為他愛文學,同老師教學特點有關,還有老師說話誠懇,談到實處。我感覺出老師的師風,(所以愿意)多交流,我發發感慨……”
③一位未曾透露姓名的學生家長,曾在華西微信公眾號上留言:“曹老師踐行了自己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教好學、讀點書、寫些文字的理念,學校和社會都需要這樣的老師?!?/p>
- 專家說 -
段增勇(四川省教科院語文教研員):“與曹勇老師接觸也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了,我們曾一同戰斗在成都中學語文第一線,由于相互之間對語文教育有著共同的喜愛和追求,彼此之間也有較多共同語言。感覺他為人熱情直率,質樸坦誠,言談之間充滿激情,昂揚奔放。富有教育情懷,善于思考,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學個性鮮明。上進好學,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在與同行的交流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希望在今后的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加砥礪前行,揚鞭策馬,為成都中學語文教學做出更大的貢獻?!?/p>
版權歸成都名校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報料電話:18280222322 海桑